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這一片堆積歷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嘆于這神奇土地上文化積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還有這里的一群人,感嘆于他們追求科學的獻身精神。這批生活在祖國西北地區(qū)的創(chuàng)業(yè)者,將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這塊經濟并不發(fā)達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里不斷探索和耕耘,豐贍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內涵。且讓我們深情地記住他們,在時代的潮流中摒棄時尚、不圖虛榮、腳踏實地、寄一腔摯情于祖國的——科學中國人。
致敬,大西北的優(yōu)秀兒女!
——《科學中國人》“放歌大西北”欄目主持人 劉德英
這一刻,空氣仿佛凝固了一樣,由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組成的一個個方陣,以堅定豪邁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沿長安街綿延向西走去……接著,寫進共和國歷史畫卷的一幕呈現(xiàn)了:10架無人機神鷹一樣飛進了人們的視線里,宛如
驚濤拍岸的歌唱
2009年10月1日。
在美麗的金水橋畔,新中國六十華誕慶典的盛世大閱兵儀式中,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腳下每一寸熱土所浸透著的歡欣與幸福,流淌著的甜蜜與歌唱……
這一天,人如潮、花如海的天安門廣場和寬闊的長安街,仿佛一條澎湃著的大河,澎湃著一江滔滔不盡的愛國之水……
相信這舉世矚目的一幕,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走過82年輝煌征程的人民軍隊,在這里集中展示了聽黨指揮、服務人民、力量;集中展示了我軍捍衛(wèi)國家安全與發(fā)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決心。
由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8000余名官兵、500多臺裝備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30個裝備方隊,以堅定豪邁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沿長安街綿延向西行進。陸、海、空三軍航空兵151架戰(zhàn)鷹編成的12個空中梯隊從華北地區(qū)7個機場起飛編隊……當我搶拍到女戰(zhàn)斗機飛行員拉著漂亮的煙霧從頭頂飛過這一幕彩練當空舞的鏡頭時,舉著相機的手都激動得顫抖了。
共和國又一莊嚴時刻來到了——中國無人機方隊首次公開亮相。
這一刻,空氣仿佛凝固了一樣。
首次接受檢閱的10架無人機架設在車輛上,以整齊的隊形通過天安門廣場。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輝煌成就以和平的力量莊嚴的檢閱,標志著無人機這一新型作戰(zhàn)力量已經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
這場景,讓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所有的吟誦都顯得空洞,人們心中,唯有波濤在蕩起漣漪……
后來才知道,這批受閱的無人機是西北工業(yè)大學自主研制的,分別是三種不同型號的近程戰(zhàn)術和中程戰(zhàn)役無人偵察機,可履行各種偵察任務。作為駐地記者的我,事前對此竟然毫無所知,不由得感嘆起自己的孤陋寡聞!
欣慰的是,今天,當我再度回首那一群神鷹時,熱血依舊在沸騰!
尤其是,當我接到采訪無人機研究所總工程師祝小平的任務時,更是喜出望外,多么光榮的使命啊,作為一名科技記者,能親筆記錄下一位科學家對這個民族所報以的崇高禮贊,這是何等的榮耀!
步入這座看似普通但十分森嚴的科技園,我仿佛感覺到,每一扇窗戶都籠罩著一層色彩,令人充滿無盡地想象。這里就是國慶受閱的無人機裝備誕生地:西北工業(yè)大學無人機研究發(fā)展中心,也是——
神鷹起飛的地方
跨入這個神秘的世界,一種探秘感不禁油然而生。
陪同前往的校宣部領導向我介紹,無人機所自主研制生產的參閱裝備參加60周年國慶閱兵后,境內外媒體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德國等海外媒體認為,以西北工大無人機所為代表的中國無人機研發(fā)實力,已經達到了緊跟世界的程度。國防大學兵器專家譚凱家教授稱,最新展現(xiàn)的這些無人機顯示出中國在信息偵察監(jiān)視以及信息處理等范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據介紹,11月17日,西北工大無人機民用項目落戶深圳簽約儀式暨無人機工程中心揭牌儀式在深圳舉行,標志著代表國內先進水平的西北工大無人機項目將在深圳實現(xiàn)民用產業(yè)化,填補了國內無人機民用市場的空白……
也就是說,這個神秘的世界,已成為祝小平總工和他戰(zhàn)友們人生馳聘的疆場,科技逐鹿的舞臺。
這一回,終于見著他了,這可是對他約訪半月之久的相見?。?/p>
沒想到,這位總工程師、無人機主要研發(fā)者,竟是一位如此慈眉善目的中年人,除了一雙目光炯然的眼睛,似乎讓人看不出身上有什么特別神秘的東西。
“很抱歉,劉記者!我出差剛回,事情實在太多了!”他一臉的歉意。
“他天天都在忙呢,這不,剛下飛機……”校宣部領導發(fā)出由衷感慨。
“沒關系,祝教授您辛苦了!”我們熱情地握起手。
當距離拉近,當我細細打量起這位中年科學家時,我看到了一張比較疲勞、略顯憔悴的臉,不禁想起半個月中我們的幾次短信接觸––
“對不起,劉記者,剛接到出差任務要走了……”
“很抱歉,我剛回來,又要迎接工作檢查了。”
“不好意思啊,我又要出差了……”
真沒有料到,一位已經把光榮寫進了共和國歷史畫卷的無人機研制總工程師,在完成了國慶閱兵如此艱巨的任務之后,依然會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工作起來仍舊像個陀螺一樣……
更沒料到,才四十多歲的他,已早早地生出了滿頭華發(fā),并對它毫無掩飾,任其飄飄……這一刻,我的視線忽然變得清晰又朦朧。
直到翻開這份簡歷,讀著這簡短而厚重的一頁文字,他的形象才漸趨清晰起來––
祝小平,1963年生,湖南衡陽人。我國無人機領域知名學者,長期從事無人機總體設計和控制制導技術研究工作,飛行器設計和導航、制導與控制兩個學科的博士生導師。他先后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防科技工業(yè)“511人才工程”,被原國防科工委授予“國防科技工業(y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和“國防科技工業(yè)百名優(yōu)秀博士、碩士榮譽稱號”。主持和參加國家重點型號、國防預研、國家高技術863等項目20多項,獲國家和部級科學技術獎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申報發(fā)明專利16項,其中6項已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發(fā)表論著60多篇,被EI收錄20多篇,主編我國第一部《無人機設計手冊》。
作為總設計師,他全新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某型無人機系統(tǒng)”,是我國第一個研制的用于電子戰(zhàn)硬殺傷的武器裝備,實現(xiàn)了電子信息裝備從支援保障到主戰(zhàn)裝備的跨越,是我軍裝備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本項目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獲2007年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黨和國家授予了重大貢獻獎,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作為總負責人,他主持研制了“某型小型航空轉子發(fā)動機”。該發(fā)動機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攻擊型無人機特殊要求而設計研制的轉子發(fā)動機,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獲2006年度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
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他承擔精確制導武器半物理仿真與測試平臺系統(tǒng)建設。該項目在國內首次建成了低頻段的射頻半物理仿真系統(tǒng),滿足了新型武器系統(tǒng)型號研制需要,獲2006年度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
作為主要成員,他參加國家高技術“863”計劃“某多功能無人飛行平臺總體綜合設計技術”研究,該項目獲2009年度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
作為主編,他在國內首次主持編寫了《無人機設計手冊》, 2007年國防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本手冊是國內第一部較全面系統(tǒng)闡述無人機設計技術的工具書,154萬字。
他在作戰(zhàn)無人機發(fā)展研究、無人機控制系統(tǒng)故障診斷研究、無人機協(xié)同攻擊目標研究、多模制導技術研究、彈性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等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分別發(fā)表在《航空學報》、《宇航學報》、《系統(tǒng)仿真學報》等國內核心期刊中,共發(fā)表論文60多篇,被EI收錄20多篇。
我是如此地幸運啊,在無人機所這樣一個有夢的地方,在一年中這個最寒冷的季節(jié),我欣然地拾到了一片最美麗的樹葉,并將解讀它所鐫刻下的生命之美,為讀者、為自己的心靈世界又添一層色彩……
學生時代他喜歡讀的,是李大釗那篇充滿青春活力的《青春》:“讓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正氣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現(xiàn)!讓華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國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于是便有了他——
激情飛揚的青春
在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獨秀的衡山之南,有一座“雁城”,它是湖南省南部衡陽的雅稱。相傳“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
1982年7月,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日子,一位剛經歷過高考激烈角逐的19歲少年,正癡癡的凝望著蔚藍的天空……這是一片雄鷹的領空,少年正做著航天航空之夢:“我想在這片高空上飛翔!”夏風似乎也聽懂了他的心語,夾帶著一種渴望和期盼,輕輕地在他面頰上吹過,令他胸中的波浪層層疊疊的涌動……
這位有夢的少年,就是祝小平。
一個月后,祝小平夢想成真!“西北工大”通知書如期而至,他被錄取到“宇航工程系飛行力學”專業(yè)學習。
告別了父母、老師和同學,這位“雁城”之子打點好行裝,第一次邁出家門,帶著興奮和期待,踏上了一段嶄新的人生旅程。他沿著雁兒歸巢之路奔去,一路向北!不,是大西北,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大西北!
西北工業(yè)大學,坐落在流淌著漢唐神韻的西安古城。是我國唯一一所能同時發(fā)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及科學研究為特色,以工理為主,管、文、經、法協(xié)調發(fā)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開放式的科學技術大學。它是“三航”的搖籃,更是培養(yǎng)民族中堅、社會棟梁的搖籃。
祝小平走進了憧憬已久的“三航”搖籃,感受到了學子們“為中華之崛起”而奮發(fā)學習的宏偉抱負,更感受到了黃河穿行、黃土高原縱橫、歷史文化極為厚重的一種浸入骨髓的中華氣魄。
在“三航”的搖籃里,他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品行也日益完美。
他懂了,走進了這所大學,不僅是實現(xiàn)了自己個人的夢想,也不僅是承擔著父母、親人和老師的期待,更有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只有把自己的成長和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就真正的夢想。
“努力!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要把全部的聰明才智乃至生命熱血,奉獻給我的祖國!”
一串串這樣激昂的豪言壯語,對身處那個時代的祝小平來說,真的不是空話,更不是高調,那是一種信仰的建立,是一種拔地騰空的雄心!
從此,這位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充滿著學習激情的青年學子,胸懷著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在自己熱愛的飛行力學領域里施展著出色的才華,譜寫下了絢爛的青春之歌!這支青春之歌,帶給了親人以驚喜和希望,也讓身邊的老師和同學紛紛贊嘆不已——
1986年7月,他畢業(yè)于宇航工程系飛行力學專業(yè),取得學士學位;
1989年3月,他畢業(yè)于航天學院飛行力學專業(yè),取得碩士學位;
1992年5月,他畢業(yè)于航天學院飛行力學專業(yè),取得博士學位。
就在祝小平博士即將畢業(yè)前夕,他的思潮涌動……這時,“深圳速度”、“市場經濟”等名詞像熱浪一樣吹拂著中國內陸。深圳,已是一塊被人看好并向往的熱土。博士論文答辯順利通過后,祝小平在深圳很快尋求到了發(fā)展的機會,他親身體驗到了深圳改革開放的巨大魅力。沒有出眾外表的他,憑著自己的扎實理論、實踐經驗以及出眾的個人才華與獨到的眼光,很快被賽格集團某公司相中,并被聘用為部門經理。可以說,這時的祝小平有了顆像深圳一樣涌動的心……他知道,一個脫胎換骨的新深圳很快就會躍上中國的版圖,在這里,自己一定能鴻圖大展!
然而,這時從母校西北工大傳來消息:不能放人!
陳士櫓教授,是一位把畢生都獻給了祖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院士,也是祝小平的恩師。提出不放人的,當然是他。他太喜歡這位弟子了,從內心深處器重他!是啊,一個才華出眾的弟子,一塊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料,怎舍得放走呢?
得此消息,祝小平內心也充滿了感動。想想自己的宇航夢想,想想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校園和把自己培養(yǎng)成才的導師,他心中同樣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懷。他立即表示愿意放棄一切,去西北工大從事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
幾個月后,也就是1993年3月,祝小平重新回到了科研戰(zhàn)線,前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然而,祝小平當年留給深圳人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1995年5 月,就在祝小平博士后快要出站的時候,深圳公司的人主動來找祝小平了,承諾要解決他的一切后顧之憂。
有著很深科研情結的他,再次婉言謝絕了這家公司的好意,如期回到了西北工大。同年6月,他再次進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這次是在本校航天學院,他加入了航天921項目(神舟系列飛船的前身)的科學研究工作。直到1997年6 月,他第二次博士后出站。
這一回,他是和妻子周洲一起雙雙從博士后出站的,并且兩人同時被上海交通大學錄用,學校也為他們準備了新房子、好待遇。然而,別離之際母校又來挽留他們了。祝小平再次情感難舍,最終選擇了以真情回報母校,說服妻子一塊留下來,在大西北的土地上為航空航天事業(yè)奮斗。
就像故鄉(xiāng)“雁城”那些歇翅?;氐谋狈进B兒,無論飛得多高多遠,最終還是要飛回自己的巢穴。祝小平在經歷了求學的循返往復之后,最終還是飛回了難以割舍的西北工大。
他在無人機的研究進程中艱辛地跋涉著,心,走過了苦澀黎明;目光,掠過了茫茫大漠;情感,投向了更深遠的浩瀚長空。如此一切,都是––
為了華夏的光榮和夢想
回溯歷史,世界第一架無人機誕生于1917年,它是集航空、機械、電子、光學、計算機、控制、傳感器、復合材料、小型航空發(fā)動機等多方面技術成果于一身的高技術產品,很早就被運用于實戰(zhàn)。
越南戰(zhàn)爭中,美軍曾就動用無人偵察機多次入侵我國境內實施偵察??扑魑謶?zhàn)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派出6種型號的無人機200余架次,以彌補軍事軍衛(wèi)星偵察精度不足的缺陷。海灣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戰(zhàn)爭中都大量動用了無人機執(zhí)行偵察和攻擊任務。美國的“捕食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布署數(shù)量據稱已超過了300架,它曾多次執(zhí)行過對地攻擊任務,其作用有時堪比巡航導彈。無人機在伊拉克、阿富汗戰(zhàn)場的強勁表現(xiàn),促使美歐軍事強國爭相加大研發(fā)力度……
無人機不僅具有尺寸小、重量輕,無人員損傷等特點,在災情監(jiān)視、交通巡視、航空測繪等方面也具有廣泛的用途,特別在執(zhí)行危險任務時遠比有人機更具特點和優(yōu)點。
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我國在無人機研發(fā)上自然也不甘落后。1958年8月3日,由西北工業(yè)大學研制的我國第一套無人機系統(tǒng)在西安窯村機場試飛成功,開創(chuàng)了中國無人機事業(yè)的先河。
從研制成功我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到建成全國最大的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西北工大的無人機事業(yè)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
1997年7月,兩站博士后出站的祝小平,在經歷了觀念和思想的大拐彎后,
放棄了赴深圳、上海發(fā)展的機遇,選擇留在母校365所(現(xiàn)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西安無人機發(fā)展研究中心)工作。這一年,他34歲。不用揣測,誰都能意識到他這一舉動的本質是什么,這不正是一位熱血男兒的時代選擇,一個精神上成熟的學者對自己人生的衡量標準么!
始終認為應該學以致用,應該做國家未來命運承載者的祝小平,立志用智慧、勇氣和拼搏的精神秉承“無人機精神”,沿著幾代人披荊斬棘鋪就出的道路,續(xù)寫無人機事業(yè)發(fā)展的新篇章。
從此,流淌著漢唐神韻的千古長安,又有一顆熾熱的靈魂與她一起跳動,他從這片呈現(xiàn)著中華氣魄的黃土地上,邁向未來,邁向進步——
36歲,祝小平受任為國家重點武器裝備項目總設計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38歲,祝小平受任為研究所總工程師、總設計師……
用生命火焰點燃起遠大志向的他,很快成長為全國最大無人機科研基地的技術領軍人物,承擔起國家重大無人機型號的研制任務。
由于重大無人機型號的研制任務都是我國急需的裝備,其總體技術指標需要達到或超過國際水平,系統(tǒng)復雜、新技術多,難度大、時間緊、風險高。因此祝小平遭遇過的挫折比一般人要多,這讓他時刻都有一種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感。
正如365所名字一樣,在一年的365天里,祝小平天天都有那些永遠也操不完的心事,他的目光每一天都要掠過茫茫大漠,投向深遠浩瀚的長空,為了中國無人機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他用堅強的雙肩擔當起了光榮的使命……
祝小平說:“隨著重大無人機型號研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意想不到的技術難題和困難接踵而來。”
1999年7月,一種特別苦澀的情感將他擠壓著,那是某重點預研項目進入演示驗證階段所經歷的首飛失敗。
這次失敗,讓祝小平的心都碎了,因為采用的是無人機所自己研制的350發(fā)動機。這位堅強的漢子,第一次當著眾人、當著自己妻子的面落淚了。他的妻子周洲說:“這是我認識祝小平以來,第一次看到他哭。” “我認識的祝小平是一個堅強樂觀的人,可見他的壓力之大。”
經分析后,確認了是發(fā)動機馬力不足的原因。
當年,作為“心臟”的全國中小型無人機動力裝置––發(fā)動機,只有西北工大無人機所能夠研制生產,而國內航空發(fā)動機的總體技術水平比美俄英法要落后25-30年。祝小平明白,這次首飛使用的發(fā)動機雖是最有代表性的自主研制產品,但推力級別仍然不夠,所以導致了試驗失敗。最后,他請求所里啟用了僅有的一臺進口發(fā)動機重新試驗,才試飛成功。
2001年7月,某重點項目初樣機已進入聯(lián)調聯(lián)試階段,原本計劃用進口發(fā)動機進行試驗時,出口國卻撤銷了該型發(fā)動機的出口許可,實施了技術封鎖。這給祝小平又帶來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中國需要自主研制高質量的航空發(fā)動機,否則老是由別人掌控著命脈,國家就沒有安全!”
他的話如石擊水,激起層層漣漪。
在各級組織的支持下,祝小平和戰(zhàn)友們決心一定要盡快研制出自己的新型發(fā)動機。他們廢寢忘食地投入了研究試驗,不知道翻了多少書,查了多少資料和數(shù)據,也不知道后來又做了多少次試驗,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進行著辛勤跋涉。終于,首批7臺樣機研制出來了。
飛行試驗又將進行。
心痛過、淚流過的他,終于又企盼到驗證自己成果的時候。
1分鐘過去,2分鐘過去……這架小型無人機載著祝小平和戰(zhàn)友們大大的夢想起飛了,它朝著迷人的天空和太陽飛去。然而,僅有7分鐘,僅有短短的7分鐘,無人機便迅速地在空中劃一道弧線,墜落而下……
飛行試驗結果:未能取得圓滿成功。
“畢竟飛起來了,盡管只有7分鐘。” 面對成功的7分鐘,祝小平鎮(zhèn)定而自信,也又一次淚光閃爍。這淚花,飽含著他對科學研究艱辛的真實體會。
他說,“這7分鐘,足以證明國外的技術封鎖已被打破,為型號的最終完成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什么是民族精神?它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脊骨。而此時此刻,這種精神在祝小平身上體現(xiàn)得最淋漓盡致。
為了華夏神州的光榮和夢想,祝小平再次帶領戰(zhàn)友們夜以繼日工作,連走路、吃飯、甚至睡覺都在做著夢,夢想著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
經過不屈不撓地奮斗,歷盡艱辛地求索,失敗之謎終于在歷時165天后解開了。2002年底,第一次科研試飛終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03年3月,系統(tǒng)第二次科研試飛又將進行。
然而,正如冰心所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就在試飛即將開始的時候,他們與非典不期而遇。不久,又與渭河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水不期而遇。試飛進度只得一拖再拖。
時光轉到了2003年秋季的一天,第二次科研試飛終于可以進行了。
飛機起飛正常后,祝小平指揮著無人機按程序飛行到預定高度,準備進行規(guī)定試驗。
“試驗進入倒計時,系統(tǒng)進入預定程序”。??偣さ穆曇敉ㄟ^對講機傳了出來。這位剛進入不惑之年的總工,面容沉著而冷靜,一頭花白的發(fā)絲也在秋陽之下顯得分外清晰,與他一起經歷過坎坷的戰(zhàn)友們屏住呼吸,期待著完美的一個結局。
“系統(tǒng)出現(xiàn)異常,沒有按規(guī)定完成任務”。傳來祝總工的聲音。
聽到這話,所有人的心都在胸口怦怦亂跳,剛才升起的希望之火轉瞬就在他的話語中消失了。
“系統(tǒng)復位,重新進入試驗程序”。 ??偣さ穆曇粢廊怀林潇o。
“第二次試驗失敗,故障無法排除,采取緊急迫降措施。”之后,對講機靜默了。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大家擔心會發(fā)生安全隱患。
從控制車上下來的祝小平,已經是滿頭的汗水,他不顧一切地登上指揮車輛、組織人員前往現(xiàn)場。幸好,飛機墜落在十多公里外,人員安然無恙。
緊張的排故、改進和地面驗證之后,又一次試驗開始,然而,又因空中故障而失敗。
再一輪緊張的排故后,再一輪試驗開始,再一次地失敗。
接二連三的失敗,一個個疑惑在祝小平腦中盤旋不止,幾乎要將大腦引爆…
“當時壓力真的非常大??!”回想那次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一般。
“他的頭發(fā)就是那時白的。”校宣部領導說。
2004年12月24日,終于各項指標完全部達到了,實驗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
這一天,他放眼望去,太陽在神鷹的頭頂,白云在神鷹的腳下,在無邊無際的藍色天空之下,神鷹背著太陽、踩著白云在飛……仰望著高高飛翔的無人機,祝小平只覺得自己的肢體也如云一般輕盈,心也如天一樣純凈。
“記得那一夜,大家都很興奮,誰也沒有睡,喝酒、放鞭炮!”這時的祝小平,笑得像孩子一樣。
踏著中國無人機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的節(jié)奏,張揚著生命的激情與活力,這就是祝小平,人生的追求中不劃句號、永遠也不劃句號的祝小平。
就在我轉身剛要離開的時候,又傳來一個大喜訊:祝小平榮獲2009年度 “長江學者成就獎——工程科學獎” 。
以最優(yōu)異的成績證明自己,證明中國––這就是祝小平對“愛國”一詞最好的詮釋!
伴著他為之奮斗的無人機所一起成長,看到經幾代人不懈努力的無人機所已發(fā)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并在努力使無人機向更遠距離、更長時間、更廣泛用途方向發(fā)展,祝小平的使命感更加強烈了。
如今,西北工大無人機所已逐步形成了中、小型系列無人機研發(fā)優(yōu)勢,使我國無人機研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迄今研制成功40多個型號的系列無人機,國內累計生產5000多架,在滿足國內需求的情況下,并有部分出口。
無人機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江澤民、劉華清、李嵐清、張萬年等黨和國家領導都前來視察,給予了西北工大無人機親切地關懷!
天安門前受閱的無人機方陣讓人回味,相信全世界都聆聽到了新中國鏗鏘的腳步––踏過多少坎坷,復興夢想的腳步啊!它實現(xiàn)了我國無人機領域發(fā)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跨越,它展示了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它是祝小平和他戰(zhàn)友們對國家最深沉的愛!最殷紅的禮物!最鏗鏘的交代!
他是詞,她是曲,他們結合在一起便組成了最動聽的旋律。我怎不驚訝呢?科學家的愛情竟然比最優(yōu)美的音樂還要悠揚動聽––
一個美麗而動聽的秘密
本該收筆了,可這個秘密,我覺得不說對不起讀者。
陪同采訪的校宣部領導——他的老同學在我作別的時刻,忽然驚爆出一個秘密:祝小平的妻子其實我早已見過了,就是那天學校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走上領獎臺的女博導,一位文靜而清麗、榮獲了2009年“西北工大十大新聞人物” 的女科學家。
原來,祝小平夫婦雙雙都是我國無人機領域的知名科學家
掀開了這個秘密,我驚訝的都發(fā)不出聲了,心底忽然涌出一首情詩,原本已經完全忘卻的詩。
你纖柔的手,拭去他腮邊的痕跡
捧耳喃喃的細語,清新滴入心田
綻露的微笑,滑過夢囈的紅頰
心已穿過染霜的季節(jié),踏步你的春天……
原來,她就是祝小平的妻子!
真的忘不了她那優(yōu)雅的身姿,動感的語言,還有那晶瑩的獎杯??!周洲,一位擔任無人機特種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無人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在無人機技術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工程實踐方面和丈夫祝小平一樣,有著突出貢獻并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yè)標兵”稱號的女科學家。
第三章結尾時,我曾提到過——
1997年6 月,祝小平第二次博士后出站,這回,他是與妻子周洲一起雙雙博士后出站的。當他們抱著不滿3歲的女兒,正準備落戶上海交大的時候,母校誠摯地挽留他再干3年,做完一個項目后再走。還是對航空航天事業(yè)共同的情結,讓他們夫婦收住了去往上海的腳步。
“是事業(yè)留下了他。” 同為博士后的妻子嫣然一笑。
“我想,從本科到兩站博士后出站,學了十四五年的航空航天,結果不干這行了,心里會難受的。”祝小平的想法竟然如此單純。
“其實,他的骨子里就是搞科研的,所以我老說祝小平有科研情結嘛……哈哈!”妻子爽朗笑聲中帶著的濃濃愛意,祝小平感受到了,他同時還看到,此時妻子的表情,猶如夏日的玫瑰一樣安靜而鮮艷。
退掉了第二天赴上海的火車票,交還了上海交大分給的新房,打開捆好的書箱,他們把家安在了西北工大。
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一干,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夫婦二人與無人機在不知不覺中竟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情緣。他們在科研的道路上互相激勵,不斷地摸索和進行大量的實驗。遇到暑假,他們就帶上女兒一起住進試驗基地,一住就是幾十天。沒時間管孩子,就只能讓她在農村放羊、捉螞蚱……
說實話,在我忙碌的記者生涯中,還不曾遇上有過如此撼人故事的科學家夫婦,為了我國無人機事業(yè)的發(fā)展,他們把“報效祖國”作為生命深處的信仰––把科學生命演繹得如此色彩斑斕,跌宕起伏,輝煌無比!
最后,我還要告訴讀者采訪中聽來的這樣一個故事:華盛頓航天博物館的進門處,掛著一個中國風箏,上面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這句話意味深長,也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自豪:原來,我們中國就是無人機的故鄉(xiāng)!
愿在無人機領域已獲長足進步的中國,盡快走向世界,讓我們共同感受天空的璀璨!愿祝小平夫婦和他們的戰(zhàn)友們在未來的征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相信,彩虹一定屬于中國,勝利一定屬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