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工作人員通過監(jiān)視器觀察“無人機”巡線情況?!×蛀惥z

裝備精良的無人機騰空而起。 林麗君 攝
中新網(wǎng)漳州10月30日電 題:探秘電力“無人機”巡線:“飛巡”15分鐘頂人工1小時
作者 林麗君 林俐
伴著螺旋槳的轟鳴聲,一架軸距450毫米的小型四旋翼無人機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攜帶著高清攝像機向幾百米外的鐵塔飛去,這是福建漳州供電公司利用無人機開展智能巡線工作的場景。
漳州地處福建最南端,南部面海,中部、中東部及西北、西南部地處山區(qū),原始熱帶雨林眾多,且近10年來全市山地大面積種植經(jīng)濟速生林,線路運行環(huán)境較為復雜。鑒于此,供電部門萌生了自主研發(fā)“無人機”開展巡視工作的想法。
|
在演示現(xiàn)場,一架自制的小型四旋無人機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向幾百米外的鐵塔緩緩飛去,它此次巡航的任務(wù)是通過遙控拍攝對輸電導地線、金具、絕緣子及鐵塔銹蝕和污穢、線路走廊等情況進行監(jiān)測,全方位獲取輸電線路的圖像資料,代替人工攀爬巡檢。
與過去翻山越嶺、人工攀爬桿塔的檢查方式不同,無人機可以輕松到達距離地面100多米高的鐵塔上方,利用高清相機實行全方位、多角度實時觀測和 高清拍攝,實現(xiàn)點對點的故障查巡。還可對線路中有可能存在的隱性或潛在的缺陷隱患進行定點排查,及時掌握特高壓輸電線路設(shè)備的運行狀態(tài)。
“以前對位于不同山頭的兩基鐵塔的巡視往往要耗費1個多小時,勞動強度很大,而無人機等于給巡線工作插上了飛速的‘翅膀’,現(xiàn)在只需要十五分鐘就可以輕松完成,而且還能拍到以前望遠鏡都看不清的‘死角’。”巡線人員小陳說道。
無人機的研發(fā)并非一帆風順。每一架成功運用的無人機,都要經(jīng)過上百次的試飛,將問題一點點改進才得以成功運用。漳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書記黃榮 清介紹說,去年的一次試飛出現(xiàn)了故障墜落到當?shù)氐囊粋€水庫里,最后所有工作人員全部脫衣充當潛水運動員跳到水庫里去找,一架無人機的成本高昂,至今想起仍 十分心疼。
漳州供電公司帶電班班員林火煅告訴記者,其實“無人機”就是“會飛的照相機”,但一架無人機的正常壽命約150次巡航,電池用久了,車輪各種零部件都會損耗。有些零件、系統(tǒng)要重新調(diào)整,重新試飛才能使用,現(xiàn)在有的機型機身偏重,以后將會逐步加以改進。
林火煅表示,今后團隊將往防水無人機方向進行研究,能夠運用于惡劣天氣的全天候無人機,也正在努力嘗試設(shè)計制造一架類似于美國魚鷹的旋翼無人機,使無人機更好地保障電網(wǎ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截至目前,漳州供電公司已配置微型四軸無人機8架、小型四軸無人機10架、中型六軸無人機3架、大型八軸無人機2架,先后開展了220千伏和 Ⅰ、Ⅱ路,天龍Ⅰ、Ⅱ路等輸電線路進行差異化巡視和狀態(tài)評價,總飛行300余次,飛行里程達200公里,累計巡檢線路達140公里。(完)